办学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学服务 >> 心理健康

如果努力也无法摆脱焦虑,那努力的意义在哪?塞利格曼给你终极答案

发布时间:2021-07-20作者:代丽偲 来源:学生处 浏览次数:

你有没有过,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无能为力的时刻?

比如:

在和父母的相处中,越长大,越不想和父母说心里话。

因为你觉得说了也没用,感觉永远得不到理解,只能“算了”,回避或放弃沟通。

在亲密关系中,和另一半一说话就吵架,聊不到一块去。

你尝试了所有办法,就是无法改变现状,于是放弃,再也没有勇气去改变了。

在学习、工作中被欺负、受委屈,你一次次尝试求助,却无人听见。

于是便不再发出呼救的声音,直至把自己逼到抑郁的深渊……

面对家庭暴力、被伤害、被不公平对待等遭遇,很多人都有一种很强大的能力,就是:忍耐。

“忍一忍,或许就好了”。

这背后的根源,正是那种让我们觉得“做什么都没有用”的无助感在作祟。

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

它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到抑郁?

我们又该如何克服“习得性无助”,走向幸福的人生?

为此,了马丁·塞利格曼作为毕生都在研究动物的无助和人类的抑郁,努力减少世界上的无助感,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但他也曾深陷抑郁症困扰,悲观,无助。

一、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1967年,塞利格曼做了一个有名的动物实验。

他把狗关在笼子里,通上电。

只要蜂鸣器声音一响起,就给狗实行电击。

狗会因为疼痛到处乱窜,试图逃走,但始终无法逃出笼子。

在经历多次电击实验之后,狗放弃了抵抗,听到蜂鸣器声音,再也不逃跑了。

在电击出现之前,它就倒地呻吟和颤抖,绝望地等待痛苦来临,默默忍受电击。

即便在后来的实验里,研究人员把笼子打开了,电击时,狗完全有能力轻松逃出去。

可是,它们已经丧失了逃跑的能力。

对此,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

狗在一系列失败的经历中,发现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习得了无助的感觉。

即便在新的环境里,它有能力避免被电击,但已经放弃任何反抗。

随后他做了一系列实验,发现这种习得性无助同样存在人的身上。

他认为,无助的核心是,一个人或动物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

当你发现,无论你做什么,你怎么努力,在某个人、某段关系、或者某些事情上付出了很多、很多、很多,但总是一次次地失败。

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失控感。

慢慢地,你就会产生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精神被摧毁。

最终放弃所有挣扎,不会再想尝试改变现状。

陷入绝望。

二、习得性无助”是怎么摧毁一个人的?

人为什么会抑郁呢?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就会变得抑郁和无助”。

塞利格曼在人类、狗、老鼠甚至在昆虫身上的“习得性无助”实验里,发现了8个症状:

  • 被动

  • 认知缺失

  • 自尊缺失

  • 悲伤,焦虑,敌意

  • 食欲丧失

  • 失眠

  • 丧失攻击

  •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胺缺失

在确诊抑郁症的 9 个症状中,“习得性无助”的症状占了8个。

因此,他认为习得性无助是确诊抑郁症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而无助感一个致命的结果,是让你失去生命的活力。

它是如何摧毁一个人的呢?

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个单元是《茉莉的最后一天》。

品学兼优的高中生林茉莉,在16岁那年突然跳楼自杀。

茉莉的妈妈,在寻找茉莉为什么自杀的过程中,发现“杀死”女儿的,是自己。

因为她的控制欲,茉莉早已患上了抑郁症。

茉莉很多次对妈妈释放出了求救信号。

茉莉最喜欢写小说。

但妈妈不允许她有自己的爱好,一味逼她学数学。

茉莉很多次在妈妈面前尝试告诉她,自己想读中文系,想写小说。

得到的回应,都是妈妈的嗤之以鼻。

茉莉以为自己认真念书,考出好成绩,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

她拼尽全力满足妈妈的期待,只是期盼妈妈能够认同她,哪怕一次。

可每次考到第一名,妈妈的回应都只有不断的否定和打击:

“要不是我盯着你,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名?”

而每次考不好的时候,她就会在手腕上划下一刀又一刀,这样回家被妈妈打的时候就没那么痛。

茉莉一直希望有一天,妈妈打她的时候,掀开衣服看到这些伤痕,可能会吓一跳,可能会难过,可能会跟她道歉说:“茉莉对不起对不起……”

她渴望妈妈能够看见她的需求,她的痛苦,她的无助。

但,一次也没有。

直到最后一次被击垮。

她写的小说得了奖,心理医生鼓励茉莉把小说和妈妈分享。

但自杀那天晚上,当她和妈妈说自己作文拿高分时,却换来一句:“作文写再好有什么用?还不如做多几套数学题……”

茉莉放弃了。

彻底放弃了。

“反正也没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林茉莉,再见。”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一次次现实的击溃下习得性无助,变成了那条“放弃逃生的狗”呢?

习得性无助,能被治愈吗?

面对习得性无助,难道我们只能认命吗?

不。

在塞利格曼看来,我们有能力找到另一条路。

在习得性无助理论发表 50 年后,塞利格曼的研究伙伴史蒂夫·梅尔的一个研究新发现,颠覆了原有的习得性无助理论。

即:无助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哺乳动物对长期不良事件的默认反应。

控制,才是习得的。

习得性无助“默认”的反应,就是你在内心深处已经妥协:

我无法逃离糟糕的境地。

我无法反抗当下的命运。

我做什么努力,都是徒劳的。

我除了忍受,别无他法。

但塞利格曼研究习得性无助,不是为了检验这个理论,而是想知道,能否通过努力减轻各种生物的痛苦。

他和研究人员做了两种实验,试图找到对习得性无助“免疫”的方法。

“如果实验中的狗先学会了控制电击,然后遭受到不可逃避的电击,它们还会变得无助吗?”

第一种实验,是预防习得性无助。

他们先让狗学会用鼻子推动面板,来关闭吊床上的电击。

即习得了制电击的能力,然后再给它们施加电击。

结果发现,狗很容易就学会了在穿梭箱里跳过障碍物,逃避电击。

他们认为,是因为这些狗相信自己拥有控制电击的能力,所以不会放弃。

可是,如果狗已经习得性无助,该如何对它们进行治疗呢?

第二种实验,便是探讨如何治疗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和研究者们,从行为疗法中获得了灵感。

比如,患有蜘蛛恐惧症的患者,被迫忍受蜘蛛出现在面前,直到发现并没有不好的事情发现,他们就被治愈了。

于是,他们决定让那些无助的狗,知道自己能够控制电击。

他们在关着狗的穿梭箱里,来回拖拽被电击的狗,让它们逃离被动承受电击的状态,明白跑到巷子的另一边,是可以有效躲避电击的。

经过几次拖拽后,狗狗们活跃了起来。

并且,开始自主地躲避电击。

最终,每只习得性无助的狗,都被治愈了。

三、人类的抑郁症,有可能会被治愈?

那人类的习得性无助、人类的抑郁症,能否被治愈呢?

通过关闭人类大脑的中缝背核,并且刺激腹内侧前额皮质,人类的抑郁症很可能会被治愈。

“目前我们还没有发明出非侵害性的技术,来在人类大脑中实现这个操作。

但是在未来十年里,在寻求更好的治疗抑郁症的解决办法时,对人类大脑的超磁刺激(transmagnetic stimulation),以及光激发技术(optogenetics)可能很有希望更好地治疗抑郁症。”

简单来说,塞利格曼认为人类有大脑皮层,能让我们在一次次的不良事件中,在一定程度上重新习得人生的控制权。

也就是在经历磨难之后,我们能在在那些痛苦的经历中,习得控制的能力,有力量去对抗过去经历的无助感,重新掌控自我。

当然,这并不容易。

在塞利格曼看来,如果你抑郁了,应该寻求专业人员的诊断和帮助,使用常规的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以及服用药物。

这是最好的治疗办法。

塞利格曼在自传中写到,他用35年的时间,克服了自己的悲观无助。

因为失恋深陷抑郁症困扰,他也吃过药,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慢慢地“习得性乐观”,创立了积极心理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归因认知模式。

产生无助感的归因模式有三个特质,即:

内在的:他们把问题归结为自己的内在原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低自尊。

永久的:认为自己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无助,自己遇到的问题是不可能会被改变的。

普遍性的:觉得自己不仅在这一个问题上是无助的,会把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遇到什么问题都觉得无助。

当我们出现这些归因模式时,提醒自己:

我是不是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我是不是还可以做点什么?

我是不是还可以寻求别人的一点帮助?

然后,从一点点小事情开始,慢慢尝试对抗,或者逃离。

比如:

你觉得和父母无法沟通,无法逃离父母的控制。

是否可以给多一些时间自己,慢慢让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足够和父母建立起让自己舒服的界限感,甚至离开父母的控制。

你觉得和另一半无法沟通,想放弃这段关系,不舍得,又不知道如何改变。

那可不可以,暂时别理会这段关系,暂时逃离出来,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然,还有很多单靠我们自己,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情况。

比如自杀求助被嘲笑,遭遇家暴但无力逃离,遭遇校园暴力、职场霸凌却无力抵抗,妇女被拐卖无力逃离等。

这些情况,则需要更多外界的善意和力量。

那些善意,会成为一道照进黑暗里的光,帮助他们习得控制感,让他们知道,他们有能力逃离无助的深渊。

幸福不是消灭悲观,而是追求乐观

塞利格曼说,从童年起,他就是一个抑郁悲观的人。

他极少感受到快乐,经常在凌晨四点醒来,然后陷入沉思;一旦遇到挫折,首先就会想到最坏的结果。

但到了60岁,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很幸福的人。

最重要的,是因为:爱。

他遇到了治愈他的爱人。

在遇到第二任妻子曼迪之前,他几乎所有的情感思考都是关于如何最小化自己的痛苦,如何激励成绩差的学生,如何调理他松弛的身体,或者如何缓解自己的抑郁。

遇到曼迪之后,她问他:

你快乐吗?

这个问题击中了他。

他发现,在十几年的心理治疗生涯经历中,他即便治愈了患者,帮助他们摆脱了负面情绪,他们也并不快乐。

因为,他们没有获取幸福快乐的能力。

他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纠正自身的缺点,摆脱负面情绪上面。

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幸福:

花更多时间和爱人在一起。

在后院建一个玫瑰花园。

多听音乐会。

做做烘肉卷

多打打桥牌。

……

这一点,深深触动了我。

获得幸福,不是一定要消灭那些不好的事情。

而是允许它存在,我们尝试着,和那些无助、抑郁、创伤共处。

然后,带着这些生命给我们的经历,去追求我们向往的生活。

如果你遇到了爱你的人,希望幸运的你,可以和Ta一起走向更幸福的未来。

如果没有,我们希望能够和你站在一起。

看见你内心所经历的痛苦。

去理解你所处的黑暗。

去抓住生活的每一道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文章作者:笛子

文章来源:壹心理

Copyright ©纽约国际手机登录 - 纽约国际APP免费版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0003953号-2

贵公网安备 52990002000248号

贵公网安备 52990002000249号

访问人数:

官方微信

学院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云安路1号纽约国际手机登录科技新城校区

电话:0851—88506060

邮箱:gzqgzyyx@163.com

网站管理单位:纽约国际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