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办学服务 >> 心理健康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攻略!

发布时间:2021-08-20作者:代丽偲 来源:学生处 浏览次数:

“怎样才能快一点适应大学的生活呢?”

“一想到要上大学就很慌,身边的同学都这么厉害,我怕我比不过别人……”

“第一次住宿,怎么跟舍友打好交道呢?万一一言不合怎么办?”

“第一次离开家人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感觉很紧张,要如何调整心态?想家了怎么办?”

面对扑面而来的全新生活,相信萌新们憧憬期待之余,也带有焦虑和迷茫。而在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新生们将会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适应。而其中尤其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我们所说的心理适应。

何谓新生适应?

适应是指有机体为满足自己的需求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大学适应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不断认识和改造环境,达到与学生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新生适应期面临的变化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从中学时可以依赖父母到大学的独立自理,从以前的独居生活到现在的群居生活;同时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都会有所变化。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大学教学与高中阶段完全不一样。在高中,老师一切围绕学生转,学生身边时时有老师的指导,父母的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是以“学”为中心,老师和你们相处的时间将会大大减少,因此,学习主要以学生自觉学习为主。

(三)人际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我们的交友范围更广,各种社团,各种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处理。同时大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有较高要求,需要我们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四)经济环境的变化

到了大学,我们可以更自由支配我们的零花钱和生活费。有的同学就会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赶时髦、讲排场、从而导致超支严重。

二、数据

由于环境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会引起角色的变化。包括学习角色、生活角色、人际角色。面对这么多的变化,我们从往年的数据发现每年大概会有15%的同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适应困难。

从这些数据我们也看到,如果你进入大学后出现上述的心理症状,没有关系,你不是唯一的,100个新同学里就曾经至少有15个同学跟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尝试进行自我的调节,如果仍无法解决,及早地寻求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是你明智的选择。

三、大学新生几种常见的心理困惑

No.1

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一些大学新生入学前对所报考学校和专业不够了解或对自己高考成绩不够满意,入学后感到所考取的大学并非期望的大学,所录取的专业并非渴望的专业;还有些大学生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往往觉得无所适从,埋怨命运,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使部分新生入学后情绪产生较大波动。

如何走出失落:

1.既然无法改变,那便尽量去适应。平时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听听音乐,和朋友们谈谈心,舒心惬意即可。

2.参加集体徒步,每走一步,就放下过往一些。等你徒步完成后,你会感觉很棒。

3.参加静心活动,在静心中完善你的心。

4.或者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离开原来的环境,去远方让身心在大自然美景空气中疗愈。

No.2

茫然心理

中学阶段学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进入大学后,没有新的目标同"考上大学"相衔接,有的新生入学初期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丢失和理想真空,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进取盲区,动力不足,生活也随之渐趋散漫,甚至产生信念的危机。

如何走出茫然:

1.自我肯定。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ok的。人都是在迷茫中认清自己,短暂的迷茫代表不了什么,给自己信心与信念。

2.找到方向:定下你的目标,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好好想一想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并做出合理的计划去实施。

No.3

焦虑压抑心理

从中学到大学,许多新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长期依赖的家庭与亲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尤其是新学期紧张和封闭的军训生活,身体上疲劳生活上还得学会照顾自己,于是出现心理上第二次断乳期,表现为更加思念亲人,怀念原有的生活。另外,刚进大学的他们,与新老师新同学还没有建立相对融洽的关系,很容易导致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

如何克服焦虑压抑:

1.自我松弛。自我松弛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

2.增加自信。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会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是最终驱逐焦虑。

No.4

寂寞孤独心理

有些学生不愿敞开心扉,喜欢自我沉思,自我封闭,独来独往。尤其是初入学的新生,他们中大多数人是初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而以往又缺少独立生活的训练,难以应付较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又思念家人,于是陷入寂寞孤独之中。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希望与人交往,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容易产生恐惧,常面红耳赤,词不达意不能展现自我,自我防卫心理戒备心理特别强,形成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的敏感,加深了他们孤独寂寞感。

如何消除寂寞孤独:

1.信任他人,交上一个知心朋友。如果发现你这种信任是可靠的,你就会感到非常快乐。

2.努力参加集体活动,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和他人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责任和痛苦。

3.克服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读读书,听听音乐,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乃是人生的—种乐趣。

四、大学新生需要掌握调适心理的方法

(一)环境的适应

自然环境:校内环境、校外环境

人际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语言环境:讲普通话、语言沟通

(二)人际关系的适应

1、人际关系三件宝

第一宝——微笑 第二宝——赞美 第三宝——聆听

2、人际交往黄金和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白金法则:明白别人的需要,适当给予所需。

3、位置感知法

(1)把自己当成别人——换位思考

当你感到忧伤的时候,从痛苦情绪中抽离出来,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让心理位置拉远点,然后再靠近,这样痛苦自然减轻了;

(2)把别人当成自己——一视同仁

通过这种方式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3)把别人当成别人——保持距离

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是一样的,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一样,每个人的心灵地图各异,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4)把自己当成自己——自我满足

我很重要!只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才能更好为他人服务!

(三)学习的适应

1、确立人生目标

哈佛大学一个非常出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25年后再来看被调查的人。

3%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他们成为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10%有清晰但短期目标的人: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60%有较模糊目标的人: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但没有特别的建树。

27%无目标的人:他们的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

2、认同你所在的学校和专业

除了“选你所爱”,大家不妨试试“爱你所选”。很多同学经常抱怨或后悔自己在入学时选错了学校和专业,以至于大学三年都过得不开心,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力,而转校、转专业都不是容易的事,于是就以兴趣为借口,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专业,荒废了学业,白白浪费了四年或五年时间。

因此大家首先应尽力试着把本专业学好,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此外,一个专业里可能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在,有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往往是新的增长点。因此,只要多接触、多尝试,你就会碰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3、适应学习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1)课外学习——立志笃行

(2)选修课——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3)调整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

(四)经济的适应

理财专家给了三个建议: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原则(学生时代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 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五)心态的适应

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生活和环境的新变化都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这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经历。大多数人会在面对困难、克服困扰、调整心态中逐渐成长和成熟,但也有少数人会陷入痛苦和挣扎中难以自拔。

学会自助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转变心境;

也许我们无法避免挫折,但我们可以选择微笑面对;

也许我们无法扭转命运,但我们可以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些。

学会求助

建立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业咨询老师、学院领导和老师。

建立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朋友、同学、师长。

期望初入大学的你

希望你在大学里学会“三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你的人生需要你负责!

离开大学时,只要做到了这些,你最大的收获将是“对什么都可以拥有自信和渴望”。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有为之才。

                                                                            本文作者:赵凯

                                                                        文章来源: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Copyright ©纽约国际手机登录 - 纽约国际APP免费版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0003953号-2

贵公网安备 52990002000248号

贵公网安备 52990002000249号

访问人数:

官方微信

学院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云安路1号纽约国际手机登录科技新城校区

电话:0851—88506060

邮箱:gzqgzyyx@163.com

网站管理单位:纽约国际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