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之间的碰撞多了,有时出现紧张,甚至矛盾,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
有很多人对父母都有怨怼,因为他们认为父母“应该”要如何如何。问题是,很多人的父母就是无法提供你想要的那种支持和爱,很多人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而不知自,永远没有安定下来的时刻。出现这些所谓原生家庭的问题,造成了对父母的疏远。
1.转变思维方式
思维这台机器,在有些人身上有可能是以完全错误甚至荒谬的模式在运转的。要分清楚事实和自己臆想出来的假象。
第一句:是真的吗?如:你觉得父母不够爱你,是真的吗?
第二句:你肯定那是真的吗?(有什么证据)
第三句:当你持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第四句:没有那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呢?
时刻这样反问自己,彻底揭开自己观念的真伪,改变对事物原有的看法,从内心找到答案,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方法不仅仅用于同父母的关系,任何关系都是相通的,父母、朋友、同事、恋人,甚至陌生人,那些引起你不好情绪的念头都是真的吗?
2.知彼解己
移情沟通的原则知彼解己有两层意思,即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正确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了解你的真正意思。
首先,每个人在要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应该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对方的表达,真心实意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
其次,任何关系状态都是互动的结果,你启动了自我调整,关系系统里的其他人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不仅了解自己,还得让对方了解你,这一点非常重要。觉得父母不够了解我们,我们给父母了解我们的机会吗?
3.都是对的
由于不同的教育,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父母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对的—以他的角度来看。如果认为他们不是对的,说明我们没有读懂他们。有时候我们受自己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操控太严重了,以至于我们根本就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不要急着屏蔽父母,微信的分组功能能够策略性地让父母了解我们,亲测有效!
把他们平时叨念希望你做的事情以及你希望他们了解的事情,发朋友圈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你在努力,也对你放心!木头大叔说: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到的,这样做并不是敷衍,而是换一种方式安慰和照顾父母,同时也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如父母的不再唠叨,虽然他们的唠叨也是爱。
4.别把这事当一回事,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在我们处理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把一切其他的事情置之度外,在恰当的时间里为某件事情操心,担忧或快乐,其他的事情则不予考虑。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完全被私人琐事和无意义的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的确是—不值得。
也就是说当我们沉陷在这个“他们不爱我”“他们不会教育”“他们不能为我提供支持”这些不能改变或原本就不真实的负面思维,对我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还不如从思维的牢笼里走出来,做自己可以做的,多投入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习,运动,有意义的人际交往中等。放弃无用的努力,专注有用的改变。
其实,如果你努力提高内心境界,提升内心格局,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内心就会发生改变,就不会渴求被爱,被肯定,被支持,而是主动去爱,自己支持自己,肯定自己,久而久之内心会有一种平静从心底流出。相信吧,生命是可以变化的。不要再拿原生家庭当借口,要让自己变强大。
5.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究其本源,理清,认识原生家庭,正视原生家庭的不足,接纳自己和原生家庭。
降期望,减要求,多互动,多沟通。父母也是需要爱的,父母因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缺少爱,所以自然希望从亲密关系中获得满足,这是一种本能。也许我们感受到父母的压力,但也要理解,父母何尝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感受呢?庆幸的是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去自我成长,而父母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呢?该你的义务主动承担,主动去经营和父母的关系。
或许探寻内心的路远比走向外界的路更艰难,但我们都需要多一些勇气,穿越原生家庭中的爱与痛,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和解。往事不可谏,来者尤可期,努力追求,重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