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作者:光明日报 时间:2017-03-27 点击数:

  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信仰构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培养信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视为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指导着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求党员干部要勇于为理想信念奋斗终身,要善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计献策,要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若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民心涣散,则执政的合法性也岌岌可危。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信仰的构建,对于增强党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对于培育党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对于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髓,润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中华民族有强大的精神基因,有强劲的“根”与“魂”,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最丰富的宝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一心为民、清正廉洁的革命文化为源头。革命文化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形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是激发中国共产党人内在价值自省的思想源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种党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和行为等方面与党的宗旨是否一致。政治文化为政治实践提供了文化支持和文化引导,有利于政治生态的净化。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否认,党内仍存在着无视政治纪律、破坏政治规矩的现象。例如,有的人搞两面派、弄虚作假、隐瞒实情,有的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有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懒政怠政,有的妄议中央、散播谣言、泄露机密,有的私营结党、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在这种严峻态势下,必须从党内政治文化入手,才能治根治本、正本清源,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党性实践的过程中,党内涌现出一批先进的典型,他们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好干部、好公仆、好榜样,皆因中国共产党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已融入他们的行动和灵魂。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8800多万名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尤为迫切。政治文化包含政治认知、政治价值、政治情感、政治态度等要素。切实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要做到这四个要素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效契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饱含着党的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时产生的情感。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深入民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饱含着党对人民的真挚情感。党员干部要从细微之处亲民、爱民、为民着想,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俯身走到人民中去,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把干部放在心上。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改进和创新联系人民群众的方法和途径,了解掌握真实的社情民意,才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得好,党与人民沟通的桥梁才更宽,党与人民的纽带才更紧。
  全面深化改革是政治认知的目标指向。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前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从2013年11月提出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了。习近平总书记总结过去的3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为这幢现代化大厦的崛起提供强大的政治文化支撑。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创新,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要从其他文明的学习借鉴中坚守,要以开放的心态将党内文化建设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达到自觉。党内文化建设既要想清楚过去,又要弄清楚未来,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人内求、自省的能力,形成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结合。
  全面依法治国是政治价值的核心观念。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作出的价值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之一,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追求。制度是文化的价值载体,文化是制度的价值反映。政治文化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依法积极自觉地培育和建构。全面依法治国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党内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用法治精神、法治观念来培养、教育、塑造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治国安邦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理性反思与深刻总结。毋庸讳言,仍有少数人把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破坏了法律权威,破坏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也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态。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倡导的文化精神、价值理念用一系列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固定下来,有利于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生活的规范,有利于政治品格的塑造,有利于党内监督的切实有效。
  全面从严治党表明党的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所持的倾向状态。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党内文化建设所应持有的态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四风”,践行“三严三实”,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使政治生态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但是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仍有消极因素干扰,主要表现为认识偏差、重心偏差和方法不当。尤其是一些地区和部门仍残留着形形色色的“潜规则”、官场术、厚黑学、关系学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使政治生态不能保持长久的风清气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仍十分艰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保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重要指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加强监督、保住底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党内监督没有禁区也没有例外,聚焦当前党内存在的管党治党的问题,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生命力。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全党参与、长久奋斗,才能使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持久,才能使党的政治生活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党的事业蓬勃发展,进而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驾护航。

Copyright © 2015 纽约国际手机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